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這一概括既鮮明地闡明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性質與本質,又闡明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來源於改革開放的實踐,來源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
  首先,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進程中產生的。進入新時期,我們黨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就是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黨的十四大進一步闡述了這一目標。隨著現代化的深入,十六大以後,我們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黨的十七大把奮鬥目標進一步豐富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樣一個奮鬥目標就決定了在國家層面上的價值目標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其次,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爭取和保障自由、追求和實現平等的歷史。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黨在不斷推進自由、平等發展的同時,更加關註公正和法治建設。我們黨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思想,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提出了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這些實踐行動反映到社會層面上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
  再次,作為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的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這樣的道德規範就內化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個人價值準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長於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各領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生命力就在於它植根於經濟社會發展和變遷之中,有自身的生產與再生產機制。離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核心價值觀就會失去生產與再生產的能力,就會變成虛無縹緲的東西。
  首先,要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經濟政策的制定中,使經濟發展成為推動核心價值觀發展的強大力量。《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要求:確立經濟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出台經濟社會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做到講社會責任、講社會效益,講守法經營、講公平競爭、講誠信守約,形成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境。
  其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讓法律體系成為核心價值觀生產與再生產的根本保障。要把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個方面,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能動性、主動性。
  再次,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在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都鮮明彰顯社會主流價值,形成善有善報、好人好報、恩將德報的正向激勵效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得到肥沃的生長土壤。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壯大於廣大人民群眾火熱的實踐活動中
  馬克思恩格斯在170年前就講:“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主體也是人民群眾,正是人民群眾火熱的實踐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蓬勃發展。
  首先,人民群眾創造出了眾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改革開放36年來,人民群眾創造出了很多踐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活動。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一些城市創造出了門前三包制度,這一制度因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自覺性、現實性和長期性,在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開展了社區服務,20世紀90年代初開啟了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等,都有力地推動了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其次,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培育核心價值觀的沃土。《意見》指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大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華文化中的思想精華。”無論是傳承體系的構建,還是思想文化的萃取,其主體都應當是人民群眾。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在於實踐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62rhdt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