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齊魯網7月31日訊(記者 於鵬 實習記者 劉自銳 通訊員 紀華榮 郝茂金)盛夏時節,魯中某機場烈日高照,戰機轟鳴,濟空航空兵某團飛行訓練現場一派蒸騰。“飛行員同志,飛機準備完畢,請您接收!”4名飛行員整齊列隊太平洋房屋,走向戰機,機械師們在交接飛機時,報告詞喊得最響亮的一名小個子士官格外引人註目。
  他叫趙漢濤,濟空航空兵某團代理機械隨身碟師,一個在航空機務保障一線工作了24年的機務老兵,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空軍優秀士官標兵,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一等獎。
  在這個崗位上,他先後維護過4商務中心種機型,安全保障飛行3400餘架次、2450多小時,沒有發生過任何差錯,以實際行動為戰鷹保駕護航,書寫了一個兵的傳奇,人稱“戰鷹守護神”。
  "我個usb子不高隊列站排尾,但學習上決不能當矮子!"
  1990年,只有初中文化學記憶體歷的趙漢濤,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機務學兵。
  “機務是乾啥的?”趙漢濤問。“維護飛機的。”老兵說。
  面對枯燥難懂的專業理論,看見密密麻麻的電子元件和縱橫交錯的油氣管路,讓趙漢濤感到心裡發怵,寢食難安。第一次基本理論考試,他就亮了“紅燈”,排名全隊墊底。
  看著糟糕的成績,趙漢濤的犟勁上來了:我個子不高隊列站排尾,但學習上決不能當矮子!為迎頭趕上,他給自己定下“三個不”:不打牌、不閑聊、不看電視。每天只睡6個小時,將全部精力用於學習和背記專業知識,漸漸地把機務維護基本內容背得滾瓜爛熟。在實際操作帶教中,他對師傅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用心體會,一有空就圍著師傅問這問那。
  有志者事竟成。憑著這股鑽勁,不到一年的時間,趙漢濤就成了同批畢業學員中第一個放單(指可獨立進行作業)的機械師,成了中隊各個機組爭著要的“香餑餑”。擔任代理機械師剛滿一年,他維護的飛機就被軍區空軍評為“樣板機”。
  1999年9月,趙漢濤首次參加軍區空軍機務系統崗位練兵比武,就以52秒快速拆裝主機輪的成績,獲得外場實際操作第一名、理論考試第三名。
  “咱基礎差,如果再不下苦功夫,就會一直走在別人屁股後面。”趙漢濤說。20多年來,趙漢濤始終保持著這種不服輸、肯吃苦、敢爭先的勁頭。他經歷過3次改裝,每次都是第一個放單。
  10萬字學習筆記60篇經驗文章,38小時“啃下硬骨頭”
  2012年底,團里換裝飛機,趙漢濤迎來第4次改裝。面對裝備升級帶來的挑戰考驗,他又鉚足勁先“邁”一步,提前半年就著手找資料、做筆記。就這樣,40歲的趙漢濤苦幹實幹,又成為第一個放單的機械師。
  “當兵不僅要當好兵,更要當排頭兵。”工作中趙漢濤挑最硬的骨頭啃,別人不願乾的活他搶著乾,別人排不了的故障他主動要求上,目的就是練就一身絕活,快速排除飛機故障。
  一次,該團從內地轉場到沿海機場駐訓,一段時間內機翼油箱不輸油的故障經常發生,多次導致飛機提前返航,團里上上下下都很著急,可就是找不到故障原因。
  飛行訓練不等人,趙漢濤主動找團領導請纓:“給我3天時間,一定找出故障根源。”一開始,趙漢濤把重點放在輸油系統上,可連續檢查了38個小時也沒發現什麼問題,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陣腥濕的海風刮過,臉上感覺黏黏的,這讓他腦子裡靈光一閃:機場環境的改變,會不會對機件產生影響呢?帶著這個問號,他趕緊找來資料進行查閱比對,最終查明由於空氣濕度大、鹽份大,使得機件內部鏽蝕、密封性變差,從而導致了故障發生。趙漢濤馬上建議改進維護方法,一個影響飛行安全的難題迎刃而解。此後,這類故障再也沒有出現過。
  這些年,趙漢濤常年鉚在機務一線,積累了大量的維護保障經驗,撰寫了10萬多字的學習筆記和60多篇維護經驗文章;創新出的兩人快速裝掛副油箱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益;總結出的剎車系統和減速傘系統的檢查與調整方法,有效降低了剎車系統和減速傘系統的故障率;摸索出的更換座艙感溫盒後通電檢查法,改變了過去必須通過試車才能檢查座艙溫度的老路子,在部隊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一絲不苟知責思進成專家,不讓飛機帶“病”上天
  2010年的一次飛行中,飛機發動機因機件故障突然停車。在被迫跳傘中,為防止發生重大次生災難,保護前方230米處居民區和夜市群眾的生命安全,該團兩名飛行員強行改變飛行軌跡,迫使飛機縮短前沖距離,在機場內提前墜毀。後艙飛行員張德山跳傘成功,前艙飛行員馮思廣跳傘時,因低於彈射安全包線高度壯烈犧牲。
  “事故發生後,機務大隊組織全大隊舉行了向戰機殘骸告別儀式。當走近戰機殘骸的時候,我哭了,因為戰友的犧牲,因為戰機的墜毀!”趙漢濤親眼目睹嚴重飛行事故,慘烈的場面讓他對“一手托著國家巨額財產,一手托著戰友生命安全”這兩句話有著更為深切的感悟。
  於是,趙漢濤立志當一名專家型士官,以極端負責、精益求精的態度把好每一道關口,處處用“完美”這把尺子衡量工作,確保不讓飛機帶“病”上天,不給飛行員出一個特情。
  和趙漢濤同在一個中隊的代理機械師劉利軍說:“有一年,我給趙漢濤當機械員,在一次機械日中,我們飛機要更換機輪,機輪拆下後,趙漢濤讓我為主輪軸承補油,我拿下軸承一看油還很多,也不臟,當時時間比較緊,我就怕麻煩,沒有將軸承內的舊油清洗掉就直接註油,沒想到被眼尖的趙漢濤一下子發現了,他立即上來就把我訓了一頓:‘工作不能這麼乾,舊油不清洗乾凈,你能發現軸承有沒有問題嗎?萬一軸承有裂紋,那將是什麼後果?’趙漢濤那著急的眼神,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同樣是和趙漢濤在一個中隊的特設技師李志強說:“一次大檢查中,我作為機組的一名特設員,在做聯合收放的準備工作中,我在拆裝完儀錶板恢復的時候沒有把儀錶板擰緊,趙漢濤在座艙測量時發現儀錶板沒擰緊,立即指了出來,我回了一句沒事,對測量影響不大時,趙漢濤立馬火了,說,機務工作不能有一點馬虎,儀錶板沒擰緊會影響測量數據的準確性。趙漢濤當時嚴肅的神情我至今也沒忘。”
  每次進場,趙漢濤總把飛機周圍打掃得乾乾凈凈,鋪好腳踏布後才准許人員上飛機,卸下的零部件都要細心包好,唯恐沾上灰塵。按照維護規程,飛機各項性能參數只要在允許的範圍內即可,可他總是把飛機所有技術狀態都保持在最佳。減速傘鎖鉤尾端與止動臂的軌道間隙規定範圍為2~6毫米,他每次都反覆調整到最佳的4毫米位置;保險絲頭規定留3~5個花,他每次都統一保留4個花,並且一定要方向相同、鬆緊一致,還要點上紅漆,便於檢查。
   從輕微手感找到重大故障,20年每年獲評樣板機
  嚴謹細緻的維護作風,不僅在於標準高,更在於能夠敏銳洞察細微隱患,絕不給飛行員出一個特情。
  有一年,趙漢濤作為團里派出的技術骨幹到工廠接收大修的飛機,發現一架飛機的某項數據僅滿足下限要求,當即提出返工。工廠定檢車間主任仗著和趙漢濤熟,求情道:“都在允許範圍內,你就簽字吧。”趙漢濤就是不接茬。不得已,工廠領導又來求情:“老趙,數據調整到最佳值就要返工,現在已經在允許範圍內,你就給我們一個面子吧!”趙漢濤一聽就怒了:“這個面子我給不起,飛機不會給我面子,飛行員也不會給我面子。”廠方再也不說什麼,連夜加班,把數據調整到了最佳值。
  機務一中隊副中隊長戰聿坤說,那年,在檢查一架大修出場飛機的過程中,趙漢濤憑經驗感到油門手柄運動有輕微卡滯,但地面試車並沒有發現異常,機組都認為問題不大,準備收班,趙漢濤愣是犯了倔,非要進一步檢查。
  “是不是小題大做啊?”機組其他成員對趙漢濤有些不理解。趙漢濤異常堅定:“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故障概率,一旦發生事故可就是百分之百。決不能因為我們工作不到位,讓飛行員擔一絲一毫的風險!”
  這一檢查不要緊,真的就發現了油門操縱垂直拉桿密封襯套耳環上端鬆脫的重大故障。後經上級有關部門鑒定,故障若不被及時發現,極易導致飛行中油門無法操縱引發發動機失控,後果不堪設想。趙漢濤因此榮立二等功。
  “從事機務工作20多年,排除大小故障數百起,年年都是樣板機,維護的飛機從未出現過人為差錯。”談起趙漢濤,不少飛行員都發出感慨,每當駕駛戰鷹巡航在祖國的萬里長空,總會想起機務兄弟披星戴月的辛勤付出,是他們用智慧和汗水,托舉起了人民空軍翱翔九天的翅膀。團一級飛行員董力彬這樣評價機務官兵:只要有他們這個團隊在,我們就能更放心地去飛行!
  “左耳聽不見了還有右耳”,飛機就像自己的孩子
  1997年8月的一個機械日,為了排除一個疑難故障,趙漢濤在飛機上連續蹲了幾個小時。就在他為排除故障而興奮地站起身時,由於腦部供血不足,眼前一黑摔下了飛機,造成視網膜下出血、腦後枕部水腫,昏迷了一天一夜,5天后才脫離生命危險。
  29天后,病情稍微好轉,趙漢濤就迫不及待要出院。醫院堅決不同意,並明確告訴他,即使身體恢復後也不能在高噪音條件下工作。於是,團里便把他安排到質控室。但每當聽到飛機的轟鳴聲,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愫便在心頭翻滾,趙漢濤怎麼也坐不住。在他的強烈要求下,趙漢濤重新回到了戰鷹身邊。
  再次回到外場高噪音的環境中,沒幾天,趙漢濤就因身體吃不消又住進了醫院。這一次,醫生嚴重警告他,要修養半年以上才能康復,並正式給他下了一份以後不能從事機務工作的通知單。25歲的趙漢濤,眼淚唰地一下流了出來。
  可在醫院只待了40天,趙漢濤又出了院。他硬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剋服種種困難,重新拿起了扳手和解刀。
  所有人都為趙漢濤的堅定信念折服了,但命運似乎還要繼續考驗他對機務工作的這份執著。
  2011年,在一次地面試車檢查中,趙漢濤本已受損的左耳在發動機開車的爆音中突然失聰,又一次住進了醫院。醫生說他需要長期靜養,可當時正值新員改裝和換季大檢查之際,時間緊任務重,機械師又十分緊缺,他心裡總放不下任務和飛機,再三提出出院請求,他說:“左耳聽不見了,但我右耳還在,只要還能聽到一絲聲音,我就一直幹下去。”
  醫生經不住他的軟磨硬泡,勉強同意他提前出院。當他再次拿起解刀扳手走向心愛的戰機,竟像見到久違的孩子一樣親切。此刻,趙漢濤由衷地感到,自己已經離不開部隊、離不開飛機了。
  面對誘惑不為所動,托舉戰鷹高飛遠航
  “乾機務這麼多年,苦不苦?累不累?煩不煩?”經常有人問趙漢濤。
  “說實在話,這些年來我的確付出了很多,而組織給予我和我在部隊收穫的卻更多,當把付出當成一種快樂、享受其中時,這種幸福自足能瞬間驅走所有疲憊和艱辛,支撐我守著戰機一干就是24年。”
  因為心存感恩,當多次面對誘惑,趙漢濤心如磐石地選擇了留下2003年,在部隊乾滿12個年頭的趙漢濤達到轉業條件,一個在地方航空公司當領導的親戚,知道他修飛機技術好,拋來橄欖枝,被趙漢濤婉言謝絕了。
  2004年,妻子所在衡器公司生產的地磅經常被雷擊穿,趙漢濤得知後提出改進地磅底盤材質,使問題得到解決。沒曾想,這個點子不僅讓公司申請了專利,還讓公司老總一眼相中了趙漢濤。他上門許諾,只要脫下軍裝便讓其到公司擔任副總,趙漢濤又拒絕了。
  2010年,趙漢濤妹妹心疼年近四十的哥哥還常年在機場風吹日曬,便和丈夫合計安排趙漢濤到丈夫所在的一家大型醫院代理藥品。這是一份待遇極為優厚的工作,光是一年的提成就抵得過他幾年的工資,但趙漢濤還是不為所動。
  這些年,趙漢濤帶教出20餘名技術骨幹,縱然他曾帶過的徒弟現在是他的大隊長、中隊長,他絲毫不以為意,反而認為他們延續了他對機務工作的熱愛,他對機務工作的付出無比滿足。
  夏夜,天空星光輝映。趙漢濤正帶領機組為戰機做出動前準備。突然,他發現了座艙下的一小處污漬,於是皺了皺眉頭,伸出大拇指在舌尖上潤濕,旋轉著蹭了幾下,將污漬清除。然後輕輕地拍了拍機頭,喃喃幾聲,帶隊快速撤離起飛線。幾個年輕人緊跟其後,長長的影子在跑道深處無限延伸。
  “上去吧兄弟,好好飛,我等著你平安歸來!”這句話他對飛機說了24年。  (原標題:濟空機械師保障安全飛行3400餘架次 屢拒企業高薪聘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h62rhdt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